2008年4月27日 星期日

心累了

這段話我已經忘了是在哪看到的,我只記得在高中的時候讀到了很喜歡,就寫在我的日記上。


“我們的心裡都放著一些事,
無論悲喜,
隨著時間慢慢沉澱,
偶爾,想要開口傾訴,
卻不知如何說起,
當保留的心事越多,
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,
直到看見鏡中的自己,
越來越陌生,遙遠,
才驚覺我們失落了什麼~”

這段話我已經忘了是在哪看到的,我只記得在高中的時候讀到了很喜歡,就寫在我的日記上。

我覺得有時候有些心事沒有辦法抒發的時候,不知道要跟誰說,因為想說了,別人也沒辦法體會我的感受,無奈的是,就算我想說,也不知道從何說起,好希望有個人,可以跟著我的思考邏輯,可以聽我說所有的事也不會論斷我,但不大可能,所以大部份的時候,只好就放在心底,想就算了吧,可是越積越多,心就覺得越來越累~

Dr. Allen

大學前兩年讀的是音樂系,主修鋼琴演奏。音樂系上只有兩位專門教鋼琴主修學生的教授,可是他們兩位個性差很多,其中一位人稱魔鬼教授,以嚴厲出名。我的鋼琴教授是Professor Allen,學生都叫他Dr. Allen。Dr. Allen他是個非常溫和和有耐心的一位教授,他講話總是非常的輕聲細語,他是音樂系的系主任,收的學生不多,我很榮幸的有機會拜他為師。

以前我所受的訓練,是一般台灣常見傳統的教學方法,雖然有很多技巧的東西,可是彈出的東西沒有情感。他是第一個讓我見識到什麼叫做用感情談鋼琴,他開始教我用心去聽我彈出來的東西,他可以把很抽象的東西講成很具體,每次上完他的課都覺得收獲豐盛。我聽過有些人說,鋼琴比弦樂器(比如小提琴)好學,因為琴鍵按下去,音就是固定的,不像弦樂還要去抓它的位子,音才會凖,這樣的說法,也許有它的道理,不過,鋼琴的琴鍵按下去,其實也可以有很多層次,琴鍵之間的高低移動,要處理的好,也需要很大的技巧。

我記得第一次上他的演奏分享課,(就是每個鋼琴主修的學生要在演奏廳彈奏他所指定的曲子給大家聽,然後大家再分析這個人彈的如何,哪裡是好的地方,哪裡是需要改進的地方)我記得有兩個同學分別用同一台鋼琴彈了同一首曲子,可是表現出來的風格及情感完全不同,一個被他形容的像在吃巧克力蛋糕滿足,一個是像在海灘看夕陽的愜意。總之,他的授課方式跟我以前習慣的非常不同。

我第一次在演奏課彈的曲子,是首蕭邦圓舞曲,這是我蕭邦圓舞曲中最喜歡的一首,但是這首沒有作品號碼,不過很可惜我還沒有找到這首的MP3,所以沒有放在我的playlist中,這首曲子我練了好久都不膩,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首曲,那天在演奏課彈完之後,我很高興沒有彈錯很多,應該還算OK吧。沒想到Dr. Allen第一句就問我是不是有聽著CD練,我心想,哇塞,真是厲害,這樣就聽得出來我是照著CD彈的哦?因為以前在台灣的老師都會要求曲子要放著CD跟著CD彈,這樣才能確定跟得上速度等等,可是,Dr. Allen非常的排斥這樣的做法,因為他覺得這樣做就永遠沒辦法去體會音符中的美感,進而彈出自己的風格,照著CD,就算彈得再好也只能算是模仿,不算自己的東西,所以他要我以後不可以再照著CD彈。他說,鋼琴很多人可以彈,可是,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用心“聽”自己彈的東西,而能不能從“聽”自己的彈奏而找出自己表達的方式,往往就是能不能感動聽眾,產生共鳴的關鍵。

Dr. Allen是在我的音樂路上對我啟發最深的一位老師,跟他學琴的兩年中,也是我在音樂路上成長最快速的時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