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愛上蕭邦,應該是從我大學開始的吧。很奇怪,每次,聽到蕭邦的曲子,就特別的陶醉,他的曲子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,自由不羈的浪漫創作,跳脫了傳統束縛,我想這可能是我聽他的音樂特別有共鳴的原因。
蕭邦熱愛鋼琴,專注於鋼琴曲的創作,藉著鋼琴獨特的語言,譜出對情感最深的刻劃。他的音樂時而澎湃,時而細膩,時而偉大,時而優美,時而高亢,時而低頌,時而勇敢,時而含蓄。蕭邦--被封為鋼琴詩人,真是名至實歸。他曾經寫了一段話 “我外表看起來很喜悅,但是有個東西在裡頭侵蝕我的心;是某種的預感,急躁,夢想-或是不能入睡,有點憂愁,冷漠,一下子熱愛人生,但下一刻卻渴望死亡;有某種的甜美的平安,有某種的麻木,有某種的漫不經心...”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時候也會有兩個捷然不同的矛盾個性藏在心裡,一個是大家以為的你,(甚至是你也以為的你),而另一個的你,總是隱藏在心底的最深處,不容易被人察覺,或連自己都要在夜深人靜是才會發現它的存在。
蕭邦不太喜歡弦樂器,所以只寫了兩首以鋼琴為主角的協奏曲,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 (Piano Concerto No. 2- 2nd Movement),是在我分享音樂的第一首。這是他在19歲時愛上了一位華沙音樂院的學妹而寫的,她叫做康絲坦彩,是一位女高音。蕭邦當時非常的羞澀,不知該如何啟口對她的愛慕,所以就把他的一股初戀情懷,灌注於此樂章中。這首第二號協奏曲第二樂章,是一封極度浪漫的情書,仔細聆聽,可以聽出他優雅的款款深情,晶瑩細膩,也可以感受他情竇初開的羞澀喜悅,又愛又怕受傷害的心情。
蕭邦在給友人的信中提到:在這個樂章中,我不要求有任何力道的表現。我只是在浪漫的沉靜中,半憂鬱的氣氛中,寫了這首曲子。我望著無數喚起回憶的場景,腦中浮現出當時的景象,才能寫出這一段音樂。比方說:美麗春夜晚那般的印象。
希望大家在聆聽這首樂章中,不僅可以聽出蕭邦的浪漫,更能勾起你們甜美苦澀的愛情故事。